晋安区

欢迎访问晋安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晋安区非遗项目简介

来源:晋安区文体局 发布时间: 2019-10-08 15:15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一、寿山石雕:

  寿山石雕被誉为“榕城三绝”之一,它以独产福州市晋安区北峰的寿山石为原材料。其技艺丰富多彩、精湛圆熟,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主要技法有圆雕、印钮雕、薄意雕、镂空雕、浅浮雕、镶嵌雕、链雕、篆刻和微雕等。作品题材广泛,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寿山石雕艺术分成东门和西门两大流派东门派艺人讲求造型伟岸,善取巧色,刀法矫健,作品玲珑剔透,精巧华丽,雅俗共赏;西门派艺人善于因材施艺,巧掩瑕疵,刀法圆顺,追求传神意韵,作品造型饱含古朴,给人以品味交流的空间。2006年5月,寿山石雕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冯久和、林亨云被文化部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5月,寿山石雕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二、软木画:

  软木画,又称软木雕、木画被誉为“榕城三绝”之一,是“雕”、“画”结合的手工艺品。它于1914年,由福州东郊西园村吴启棋首创作为一种“雕”、“画”相结合的民间美术工艺品,软木画主要用进口栓树皮经过精雕细刻艺术加工,构成各种浮雕式、立体的山水、花鸟、亭台楼阁等风景画。它妙在运用“以小观大”的艺术手法,具有“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中”的意境,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海内外享有“东方艺术珍品第一奇画”的美称。20086月,软木画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12月,吴学宝被文化部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5月,软木画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三、福州木雕(象园):

  福州木雕(象园)雕刻技艺始于唐宋,以龙眼木、荔枝木、黄杨木、樟木、杉木、楠木等为主要材料从民间建筑和佛像神龛雕刻发展起来。明末清初,福州木雕发展达到兴盛时期,木雕艺人集聚在象园村,随后产生辐射效应,周边的大坂村、雁塔村等受其影响,逐渐形成了象园、大坂、雁塔三大艺术流派。象园派(俗称柯派),其作品人物动态逼真,讲求面部神韵,衣纹柔软,人物面具更是独家所有;大坂流派(俗称陈派),作品多以人物雕刻为主,形神兼备,善于刻画人物内心世界;雁塔流派(俗称漆器派),以与漆器结合的花饰雕刻为主,擅透雕、薄雕以及镶嵌,讲求布局和透视,立体感强。2007年8月,福州木雕(象园)列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5月,林学善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5月,潘发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四、王审知信俗:

  唐中和元年(881年),王审知随兄王潮、王审邽率十八姓将领从河南固始发兵入闽;唐宁四年(897年),任福建观察使;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受封闽王。他主政闽地28年,奉行“宁为开门节度,不作闭门天子”政策,广纳人才,兴修水利,轻徭薄赋,倡导四门学,开辟琅岐甘棠港,发展海上贸易,扩大福州城池,被闽人尊为“八闽人祖”,立庙祭祀。为弘扬闽王文化,在闽台两地和省内外王氏宗亲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闽王宣陵、闽王纪念馆、闽王文化广场、闽王塑像等项目的建设,先后在闽台两地举办了六届闽王文化旅游节,数十次赴台、澎、金、马、缅甸等地,开展闽王金身赴祈福会香活动。2017年1月,王审知信俗列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