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第212021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时间:2021-06-21 09:13

赵旼委员:

  感谢您提出的《关于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建议》(第212021号),经我局调研分析,现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主要工作成效

  近年来,晋安区把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不断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全过程创新生态链,逐步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坚持政策引领导向,陆续出台晋安区《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区的决定》《晋安区创新型城区建设实施方案》《晋安区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奖励扶持办法》《晋安区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十三五”期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从44家增加到217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5家、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50家,2020年度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2家,创历史新高。研发平台创新载体蓬勃发展,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9家、省级技术转移机构6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8家、市行业技术创新中心4家,累计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9家。科技创新研发投入持续提升,全区规上企业研发经费(R&D)总投入从不足2亿增至7亿,实现连续五年两位数递增。企业科技成果项目获得各级“双创”大赛奖、专利奖、科技奖等五年累计近50项。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双创”载体近20家。坚持和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和技术服务实现乡村、产业全覆盖。2018年晋安区获评“省知识产权强区”、2018、2019连续两年上榜“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二、今后工作思路及措施

  “十四五”新发展阶段,根据《晋安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晋安区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积极融入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大局,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围绕科技自立自强谋划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着力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推进我区产学研协同创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主体

  积极培育以市场为主体的知识产权创造、运营和保护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推行以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为导向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机制。通过财税金惠企政策引导激励企业实施技改、产学研合作等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激发科技创新企业群体活力,落实高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培育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瞪羚企业、未来“独角兽”“独角兽”企业。

  (二)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

  共建共享省会中心城市科教资源集聚优势,加强校(院所)企合作、产教融合,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应对重大公共事件的科研储备和制度支持。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积极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产学研联合体、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各层面各类创新平台。注重发挥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积极作用,盘活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强化产业关键核心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借力“福州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在辖区落地转化和产业化。

  (三)完善高端人才引育体系

  落实省级、市级人才认定评价办法,研究制定我区高端人才引进配套措施,完善各类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大力实施“才聚晋安”计划,依托引才聚晋载体、企业用才平台、项目人才基地等,发挥辖区省市人才公寓等资源优势,重点围绕光电芯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高精尖缺特”导向,以项目为抓手、人才为核心,实施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项目与人才两手抓,培养与引进、储备和使用相结合,不断壮大人才队伍。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大力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造就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第一资源与智力支撑。坚持和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拓展创新创业与技术服务深度广度,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协同实施、互促双赢。坚持和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拓展创新创业与技术服务深度广度,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协同实施、互促双赢。

  专此答复。

来源:晋安区发展和改革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