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5日下午,福州市自然灾害避灾点提升建设暨救灾物资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第二站在寿山乡进行。市应急管理局黄翔局长、叶军总工、王学初副局长、任立明副局长、张承煜副局长、张滨熠副局长、叶健四级调研员、机关各处室、执法支队、救援中心负责人,全市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局主要领导,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等参加。
走进寿山乡,见证应急避灾力量
与会嘉宾们首先来到了寿山乡综合应急救援站,这里不仅是晋安区应急管理的“大脑”,更是当地应急救援的“利剑”。大家详细了解了晋安区的应急管理概况,以及寿山乡“点站合一”的创新理念,这种将避灾点与应急救援站合二为一的做法,大大提高了应急救援的效率,为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综合应急救援站是区委、区政府破解山区救援空间跨度大、难度高等问题,补齐基层应急能力短板的有力尝试,针对北峰山区基层应急能力相对薄弱的现状,以“5分钟响应,15分钟到达,20分钟内开展施救”的标准建立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全站通过推进现有场所改造、统一标牌、整合队伍、完善制度、统筹物资,打造集宣教培训、值班值守、物资储备、协调联动、抢险救援为一体的工作站。初步实现基层“救早、救小、救初期”的应急救援水平的提升。
寿山乡自然灾害避灾点实施乡级自然灾害避灾点和综合应急救援站“点-站”合一的运作模式,实现职能、场所、指挥、队伍和物资五大融合共享共用机制,让自然灾害避灾点具备防灾减灾、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丰富了乡镇级防灾减灾救灾综合应急体系,打通了从应急指挥到基层防灾减灾、救灾救援的全环节和全过程,使基层防灾减灾救灾真正落到实处。
岭头村避灾点:平战结合的典范
移步岭头村自然灾害避灾点,一个集安全、便利与人文关怀于一体的避难所映入眼帘。这里不仅展示了避灾点的特色与运行机制,还特别设置了“乐邻学堂”和“长者食堂”,在确保紧急时刻提供庇护的同时,也兼顾了日常社区服务功能,展现了避灾点平战结合的智慧与温情。
本次自然灾害避灾点提升建设将岭头村自然灾害避灾点重点打造成“山区村落+红色文化+民生保障的典型自然灾害避灾点”,主要以长者食堂、乐邻学堂、乡村医堂“三堂一体”为载体,体现民生保障和人民至上的特色。
目前,岭头村打造的三堂一体自然灾害避灾点,充分利用村居的公共空间,又实现了平时休闲学习,战时应急的多场景使用。它所处的岭头大院是岭头村一站式全年龄友好生活圈。它集“学堂、食堂、医堂”于一体,这里面的乐邻学堂,包括乐邻学堂和乡村少年宫,同时设有社工服务站、邮驿文化体验站、寿山乡图书馆、科普活动室,它是岭头村村民们学习、交流、娱乐,提升思想和生活品质的重点公共空间集成片区。
共商共建,应急避灾管理体系再升级
至此,福州市自然灾害避灾点提升建设暨救灾物资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寿山乡站的观摩到这里告一段落。
随后,一行人到乡政府召开第二季度县 (市) 区应急局长工作会议。会上,晋安区应急管理局分享了试点工作的宝贵经验,各县(市)区局借此机会深入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探索应急管理的新路径。市应急局各分管领导的部署,则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强调了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与应急反应能力的重要性。
最后,黄翔局长的讲话,既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未来挑战的动员,激励着每一位应急人继续前行,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宁。
此次现场会不仅是一次展示,也是一次交流与学习。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晋安区始终树立“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系统观念。接下来,寿山乡将拧紧“防”“救”责任链条,筑牢“爱在寿山”山区安全防线,扎实推进预案管理体系化、救援队伍专业化、应急演练实战化、宣贯培训常态化建设任务,着力形成指挥调度、物资储备、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五位一体”的应急管理工作新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