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春季常见校园传染病须注意!
时间:2024-02-29 10:05

  近日,孩子们告别寒假生活,陆续回归校园,开启“热辣滚烫”的新学期。陕西省疾控中心健康专家提醒,正值早春,乍暖还寒,气温起伏不定。此时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如果病毒、细菌乘虚而入,容易引发各种传染病。而校园属于人群密集场所,预防春季常见的校园传染病,需要家、校、生三方相互配合。

  春季常见的传染病,按照传播途径和症状表现,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消化道传染病,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出疹性传染病,如手足口病和水痘等三大类。

  呼吸道传染病“防”在日常

  目前,正处于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流感仍是主要的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多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可达39℃-40℃),可伴畏寒、寒战、头痛、全身酸痛等。陕西省疾控中心病毒所专家提醒,流感主要经由空气、飞沫进行传播,传染性很强。

  开学后,学生聚集性活动增多,应注意做好重点预防。日常防护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定期开窗通风,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正确佩戴口罩。当学生出现流感样症状(体温≥38℃,有咳嗽或咽喉疼痛)后应居家休息,居家至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或根据医生建议方可复课。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儿童是流感的易感人群,建议尽快完成流感疫苗接种。

  消化道传染病谨防“病从口入”

  每年的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的高发季,而开学季正处于诺如病毒感染频发期。诺如病毒具有潜伏期短、感染剂量低、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等特点,主要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传播,成人、儿童均易中招。

  学校和托幼机构人群密集,要重点关注日常消毒和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定期消毒包括加大对公共场所的清洁与通风频次,主要包括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卫生间等。重点开展对楼梯扶手、水龙头、便器按钮、电梯按钮等重点部位的清洁与消毒。如果出现病例,需要科学规范处理呕吐物,并且对被呕吐物、粪便等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此外,学校食堂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材新鲜、熟透,避免食物受污染,减少诺如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做好托幼机构和学校的厨工、保育员健康状况监测,杜绝带病上班;制作食物和配餐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佩戴口罩和做好手卫生。日常做好学生健康管理,发现呕吐或腹泻症状患者要及时要求其就医,若病例异常增多时应立即向辖区疾控机构报告。

  出疹性传染病要落实好隔离措施

  春季,儿童常见出疹性传染病逐渐增多,常见的有水痘、手足口病等。这些疾病病原体不同,传播途径多样,但病程中都会出现皮肤皮疹,要注意区别并做好相关隔离治疗工作。省疾控中心病毒所专家提醒,水痘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进行传播,以学龄前儿童多见,病后免疫力持久。症状多表现为低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同一部位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被感染后,患儿一定要隔离至全身皮疹结痂为止,时间一般不少于发病后两周;居家休息期间,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治疗以对症为主,皮肤保持清洁,避免抓挠。家长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如果出疹后持续高热不退,头痛烦躁,出现惊厥,应及时送医治疗。

  手足口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多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可通过共同进食、接触患者水杯、玩具和毛巾等物品进行传播。症状以发热(38℃左右),手、足、臀出现疱疹,口腔出现溃疡为主。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肺水肿等。孩子越小,导致重症手足口病的几率越大。有效预防重症手足口病发生,及时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的疫苗很重要。该疫苗只对肠道病毒71型有预防效果,保护效率为90%左右。6月龄以上、5岁以下儿童可以接种该疫苗,共2针,间隔至少1月,建议最好在1岁前完成接种。被感染后,患儿应居家隔离,隔离至全部症状消失后7日,期间注意休息,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清洁;家长要格外关注孩子病情进展,必要时及时就医。

来源:科普中国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文件
相关链接